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殿,挂着雍正皇帝手书的“生民未有”匾。生民未有盛于孔子也,是孟子对孔子的赞誉。孔子究竟做出了什么重大贡献,当得起如此之高的评价呢。尽管说法很多,但是大多数人都同意,“有教无类”是孔子一生最大的亮点。 孔子之前,只有贵族才能享受到完整的教育,普通平民基本上没有进入学校的机会。孔子之后,有教无类,不管贫富贵贱、聪明愚笨,教育面前人人平等,谁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和再教育。不过也有后人考证,孔子推行的有教无类,并没有真正惠及普通民众,只是扩大了以往窄小的贵族圈子,还包括了有名有姓的仕人阶层。 孔子没有发明“教育”,并不是无中生有,算不上颠覆式创新。但是孔子改变了教育的对象,看似很普通的改变,其结果却是颠覆式的。 德鲁克在研究企业家创新策略时,也注意到了类似现象。德鲁克以互联网为例,大多数企业都是依靠服务本身赚钱的,比如Email服务商,用户享受了邮件服务、占用了存储空间,就应该缴费。但是雅虎放弃了这种天经地义的思路,吃饭一定要自己付钱吗,未必。 雅虎提供的绝大部分服务,都是完全免费的。那么谁买单呢,雅虎说,当然是顾客买单。只不过这个“顾客”,并不是真正使用雅虎服务的用户,而是“那些想要通过访问互联网而得到潜在消费者的供应商”,那些供应商才是真正的客户。用户和客户不再合二为一,可以相互分离。这种付费模式的小小改变,带来的效果却是革命性的。雅虎说不上“生民未有”,也独领风骚了好几年。 现在对互联网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了,德鲁克在1985年《创新与企业家精神》中就敏锐地发觉了互联网暗含的商道,殊为不易。所谓互联网商道,说出来很简单:用户和客户的分离。更直白点,就是自己吃饭,别人给钱。 使用企业服务的,是用户;向企业付费的是,客户。用户和客户的分离是一种常见的商业现象,在互联网行业表现最为突出。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数据,华为公司员工近16万,2011年销售收入2000多亿人民币,净利润116亿人民币。腾讯控股员工约2万,2011年销售收入280多亿人民币,净利润102亿人民币。似乎没有证据证明,腾讯员工比华为员工更聪敏、更勤奋;也没有证据证明,腾讯的企业管理更高明、更到位。最大的原因,还是在于行业不同,而两个行业最大的不同,也许在于用户和客户的转换方式不一样。 华为的主营业务,都是直接向用户收费,一手交钱一手交货。不给钱就不是用户,更不是客户,用户和客户合二为一。而腾讯的业务,并不直接向用户收费,用户和客户天生分离。不给钱的是用户,爱用就用,不用拉到,懒得理你。给钱的是客户,爱给多少给多少,给得多服务多,给得少服务少。 对于华为,用户要变成客户,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门槛。要不要跨过这道槛,所有用户都会考虑再三。对于腾讯,这道门槛并不存在,用户随时能变成客户,客户也能随时变回用户。腾讯近十亿用户账号中,真正的客户估计也就五六千万。 自己吃饭,自己付钱,天经地义。自己吃饭,别人付钱,未尝不可。互联网商道本身很简单,复杂之处在于:自己吃饭,别人凭什么付钱呢。仔细对比会发现,互联网行业更容易找到为别人吃饭付钱的“冤大头”。大家为什么争当冤大头,因为冤大头并不真的冤,往往赚得钵满盆满。如此冤大头,当当又何妨呢。